未来重点发力海外市场,易咖智车计划2025年实现自我造血
在2024年1月18日,稳定币TrueUSD(TUSD)经历了一次明显脱锚,短时间内跌至0.9685美元,稍后回升至0.9743美元。一度脱离其1美元的锚定价值达到2.
图片来源:易咖智车*提供
自动驾驶将会先在低速限定场景内落地,这是行业里早就已经存在的观点。但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不管是码头、矿山、环卫、巡逻还是园区,无人驾驶商业化的水花似乎并没有预期中的大。
落差之所以会存在,以物流快递行业为例,对于客户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引入先进的技术或产品,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术或产品融入到现有的工作环境和流程中,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不过,易咖智车CEO舒亮最近感受到了变化,他认为,无人配送场景已经“无限接近规模化铺车了”。
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判断?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到,快递员需要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快递放柜或者驿站。“这就要求快递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与C端用户沟通交流,无人车则成为帮助他们解决配送过程的最好解决方案,而且目前普通的快递网点老板已经愿意花3000-5000的租金去尝试无人车了。”舒亮说道。
当然,他看到机会的并不只是无人配送这一个场景,无人清扫、无人巡逻车、网格化信息采集车、移动补电无人车,在他看来,这些服务型无人车行业都有机会“走出一波行情”。
在这样的判断下,最近易咖智车推出了面向环卫、物流、安防三大场景的多款产品。据*给出的数字,目前易咖智车在全国多个试点城市已有上千台车在运行。
服务型无人车如何降本提效?
与Robotaxi不同,服务型无人车的本质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与出行工具的不同就在于,从技术上来说,封闭场景下线路单一,服务型无人车的用户体验不用像乘用车那么复杂,对算法的要求相对较低,也更有利于量产。另外一方面,除了技术成熟度之外,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也是服务型无人车落地的关键因素。
换言之,相对于之前的有人驾驶,服务型无人车必须能够减少成本或者增加收益。因此,如何让客户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一种途径是从技术和设计两个层面实现降本。易咖智车分享了自己的降本方式就是:模块化和批量化。模块化制造就意味着开发模块可以在不同场景、不同车型中复用,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批量化的成本远低于仅生产一款车的厂家。
为此,易咖智车提出了一套可在不同场景产品平台中迁移、适配和拓展的技术内核“行者架构”。
与传统主机厂依赖庞大供应链生态、对工艺流程依赖度高且串行开发的造车逻辑迥然不同,凭借“行者架构”,客户可以用“积木式”的开发模式实现场景应用、总成配置及部件的快速切换。
“末端无人小车的应用场景很碎片、很细化。‘积木式’技术路线非常适用于末端无人小车不同场景的路线,可达到快速迭代、快速开发新产品、快速实现功能,从而快速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易咖智车联合创始人李飞表示。
据李飞介绍,“行者架构”可将全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4个月以内,定制款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到8周以内,2周完成新的软件功能迭代。不仅如此,易咖智车开发了末端场景无人车底盘OS(操作系统)。
另一种途径则是提高无人车的出勤率。
出勤率一直是客户关心的核心指标。李飞解释说,“比如做配送的,今天本来能送1000单,因为无人配送车坏了,今天这1000单没送,损失怎么算?车辆是可维修性产品,但可维修产品一定会有问题,比如刹车片磨损了要换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客户不会理会这些问题,他觉得如果开发的无人配送车坏了就要维修,他就犹豫拖着不愿意采购。”
为此,易咖智车基于"行者架构"自主研发了一个能量套件,从能量供给形式、补能形式、自主精细化诊断与冗余等多方面提升车辆出勤率。
另外,还基于"行者架构"自主研发的网联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可根据车辆诊断结果以及车辆位置直接调度附近运维站点,并可带上配件去到故障车现场进行更换或维修,做到4小时闭单能力,减少因故障导致的车辆停运,提升出勤率。
未来重点发力海外市场,2025年实现自我造血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装备提供商”,舒亮特意强调说,“‘装备提供商’就意味着不做算法、不做运营,核心做好车辆的全线控,做好技术中台,研发通用基础模块。”
从整个服务型无人车的的结构上看,分底盘、上装作业单元,自动驾驶算法三个方面。底盘提供的是移动能力,上装作业单元提供作业能力,自动驾驶算法提供的是决策能力。
事实上,回顾看末端自动驾驶设备发展历史,从自动驾驶诞生以来,算法最为行业所重视,尤其是早期阶段,行业更是以算法导向。
易咖智车成立于2018年底,当时整个行业的焦点仍然是算法,易咖智车以硬件切入,明确表示不做无人驾驶算法,舒亮坦言,“公司最开始其实不被大多数人看好。”
但随着自动驾驶行业的重点向工程化落地转移,自动驾驶要能够解决产品可复制的问题才行。人们逐渐发现,面向末端场景的算法已经有较多积累,反而车和硬件成为制约大规模落地的一个核心因素。
从工程化的角度看,线控底盘成本占比超过50%,并且底盘是作业单元的运载载体、是智驾系统的运行载体,运行速度与作业效率是运营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硬件逐渐重要的同时,与乘用车和商用车等相对成熟的车型相比,服务型无人车是近几年诞生的一个全新物种,在产品开发、设计逻辑、以及对供应商的标准和要求方面,都与现有汽车产品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末端无人车需要更多的控制服务模块、更高的线控精度、更低的响应延迟等。相应的,线控底盘供应商需要根据运营商、算法公司等提出的品控要求,以及实际运营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持续优化与迭代。
因此,这也给专注于这条赛道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成长的机会。从2018年底成立至今,易咖智车累计获得了4家财务投资者及2家产业投资者的股权投资。
只是,自动驾驶发展至今,大家的期待,已经不是技术层面,而是落地成绩、商业成就、商业价值。因此,易咖智车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2025年实现自我造血。
为了尽快完成这一目标,易咖智车表示,未来还会重点做海外市场,而且易咖智车预判未来海外市场会占到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据介绍,目前易咖智车的无人清扫车和巡逻车产品已出口至中东、香港、韩国。
根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3年整车/场景解决方案企业融资,63家企业融资73起,披露的融资总额超114亿元,以无人配送、无人环卫、自动驾驶卡车、无人矿区、巡逻/巡检5大赛道布局最热。其中无人配送领域,包括末端配送车、快递物流车、送餐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为主的企业融资融资笔数最多,近15起占比近20%。
在资本和客户需求的推动下,或许服务型无人车会在2024年迎来一波落地的新突破。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韩敬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