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顶流自爆犯罪?“卖身钱”被无良资本压榨,网友:太讽刺
当今的内娱,窝囊男人最好命?网友盘点出“三巨头”男星:窝囊废白客、郭京飞、雷佳音。分别负责窝囊、废、巨头,是“古希腊掌管的神”。窝囊废虽然是玩笑,但看看这几年红起来的男星,冷酷硬汉、狂拽酷炫、忧郁深情都不流行了。
唉,还是手慢了,没想到这次北影节的票居然卖得那么快。
本来还想抢一张4K修复的《游园惊梦》。
没想到……那么多人想看阿祖在大屏幕表演高清洗澡!
不过幸好。
这次的“致敬·修复”片单里,还是有着许多不错的电影。
像是小津安二郎的三部经典作品《父亲在世时》《长屋绅士录》《浮草》都通过全新修复,重新登上大银幕。
而在这个片单里,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电影——
卖身契
没错,一部46年前的作品。
导演许冠文,主演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三兄弟,当年香港电影的票房冠军。
有点老?
但46年后再回头看这部嬉笑怒骂的电影,或许会让人惊觉,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事居然完全没有改变。
它又直指现实的荒诞。
当然也有不同。
那就是今时今日,是我们变了。
01
酒后闹作
许冠文是谁?
或许年轻一点的观众会有些模糊了。
但如果你熟悉香港电影。
你会知道,他是香港影视圈最传奇的人物之一,甚至于很多人会觉得,香港电影的喜剧之王不是周星驰,而是他。
举例来说。
你或许看到过一个导演每拍一部片都票房大卖的情况,但你可曾见过每次一出手就能夺得当年票房冠军的导演?
许冠文就是。
从1974年的导演处女作《鬼马双星》开始,到《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卖身契》《摩登保镖》,8年期间,许冠文连续拍了5部电影,5次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有统计显示。
香港电影70年代到80年代间,入场人次最高的10部电影里,有五部是许冠文参演,两部是他导演作品。
换句话说。
当年的香港影坛,许冠文没有任何对手。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正是许冠文一手把粤语电影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悉的“港产片”。
仅仅是因为好笑吗?
不全是。
就拿《卖身契》来说。
它真正大受欢迎的原因并不在于那些天马行空的段子(许冠文对喜剧的要求是3分钟一小笑,5分钟一大笑)。
而在于他的出发点是打工人。
说起来也是神奇,这部电影的创作缘起,是香港影坛的一桩悬案——
王羽偷盗事件。
说是有一天,许冠文的好友,当年的武侠片第一小生王羽找他喝酒。
△ 王羽主演的《独臂刀》剧照
在酩酊大醉时他跟许冠文透露了一个秘密——
当年,王羽帮邵氏赚了不少钱,《独臂刀》票房卖了100万,《大刺客》卖了98万,毫无疑问是邵氏最大的摇钱树。
但工资呢?
只有1200块(之后大红也只分到1.5万)。
在这样不合理的待遇下,王羽多次提出涨薪水,可公司不答应,于是他又想解除合约自己拍片,邵氏也不同意,怎么办?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王羽偷偷潜进邵氏的办公室,一口气偷走了一百多份合约。
一把火给烧了。
(王羽在之后的采访里说,如果只偷自己的实在太明显了)
而邵氏苦于没有证据,只好不动声色地以更换条款为由,一个个地“续签”了合约。
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重要的来了。
许冠文在酒醒后,居然还能记得这个故事,于是他写下《卖身契》的剧本。
半年后,电影上映,卖了782万。
实实在在地出了一口气。
所以你看在《卖身契》里,三色电视台的logo很明显是含沙射影香港的TVB(无线电视台,也是邵老板的产业),说他们无良压榨员工,为了追求收视率,在节目策划上格外“嗜血”。
不知道邵老板看到这部片会作何感想。
故事很简单。
哥哥志文(许冠文 饰)想去另外一家电视台,谋求职业发展。
但苦于自己的“卖身契”,在三色电视台里,八年来,自己也一直混不出头,永远都是电视台的跑龙套。
为了让自己能有了新前途。
他决定与弟弟志新(许冠英 饰)潜入电视台里,偷自己的“卖身契”。
在被高层的打手发现后,他与弟弟与高层斗智斗勇的故事。
虽然故事简单,但《卖身契》更像是许冠文的一场“把对白减到最少会怎么样的实验”。
每一个喜剧环节的设计,也都是丝丝入扣。
比如,就在这一场里,扮女装的许冠文带着冠英偷卖身契,一不小心,弟弟被推出了公司的窗外。
本是惊险刺激的场景,但,许冠文却能在这样的紧张时刻,还加点喜剧桥段。
比如,一边是哥哥在房间里,龇牙咧嘴的拽着尼龙绳,想把弟弟拽上来。
另一边,弟弟的脑袋正好卡住了房檐。
那头拽一下,这头就被撞一下。
又蠢又倒霉的模样,真是越看越好笑。
而且,许冠文在电影里安插的喜剧桥段,不是天马行空随便就加的。
有这样的一个细节。
许冠文躲在桌子底下,而一根尼龙绳明晃晃地出现在办公室里。
这个白衣打手怎么就看不见?
但,当这个打手一转身,他正好是左眼瞎了。
他的视觉盲区,刚好能挡住左边的小动作。
越是紧张,他们就越糗,而观众就越想笑。
这就是许冠文在喜剧上的天才之处。
他能仔细地设计好,一段喜剧情节,并慢慢展开每一个步骤。
△ 挂在灯牌上不幸触电,而,灯牌上写的是“电子按摩”
可以这么说。
在那个年代,许冠文对于喜剧节奏的把握是无与伦比的,他也是实实在在的香港影坛继承卓别林与基顿式表演方法的第一人。
但。
正如Sir前面所说。
许冠文能够引起全港的轰动,并非是因为那些出色的喜剧技巧。
而是不自觉的。
用一种知识分子式的目光,观察着人性与社会。
02
现实与喜剧
在黄子华的一场栋笃笑上,曾经用《半斤八两》作为吐槽的梗。
说自己的老爸一下班就会摁着他的肩膀唱这首歌,“我们这班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这种辛苦折磨讲出来(能)吓鬼,死给你看。”
这首《半斤八两》也正是同名电影的主题曲。
你也可以从这首歌里,窥到许冠文的喜剧风格,一边正经地开着玩笑,一边,又在让你笑过之后,突然觉得格外苦涩。
像是在电影《半斤八两》里。
音乐响起“我们这班打工仔”时,镜头先是对准了天桥下的人流,这里有小商小贩,乞讨的人,上班的人。
最后,混进来了一双破了洞,又漏了底的鞋。
主角许冠文,饰演的落魄侦探才真正开始出现。
虽然许冠文在电影里的形象时常尖酸刻薄。
可实际上。
他也不过也是芸芸众生里,那一个讨生活的。
就像因为出老千,而进监狱的赌徒,在薅停尸间的死者身上贵重物品的打杂工,尖酸刻薄、贪生怕死的保安......你很难找到他笔下有哪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反而都是赔着笑脸,唯唯诺诺的小人物。
为什么?
因为在他自己的定位中,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而已。
没有身为明星的“高人一等”。
大家都不过在拼命地“揾食”,努力地活着。
于是。
在他的电影里,我们会看到他总是以一种“失败的小人物”的设定,去完成命运中的不可能。
他不敢做坏事。
但,他又不得不做一些看上去没那么坏的事,进而改变一点点自己的生活。
就像是在《卖身契》里,就算是被经理不公平对待的志文,在气急之下,握了握手里的奖杯。
虽,起了杀心。
但,他还选择用“偷”的方式,避免起正面冲突。
所以,《卖身契》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
但,给现在的Sir来看,却能让我又哭出来。
总的来说。
《卖身契》,基本上就是一部为打工人拍的那个年代的《年会不能停!》。
一方面在说打工人的辛酸。
比如为了能在电视台里露露脸,志文什么活都愿意干。
当跑龙套也行,做活靶子也行。
在墙上的日程表,只有一个周四下午四点半的龙套工作。
都兴奋不已。
另一方面在说着电视台的高层。
玩着一些更“匪夷所思”的赌博游戏。
(你猜他们在猜什么)
同情这些中层打工人?
也不是。
收视率为王的方针之下,电视台经理其实也对观众毫无怜悯之心。
一个例子。
志文有一天被派去主持(隔壁台的)一档玩弄人性的节目——大搏杀游戏。
挑选的幸运观众李太,带着视如己出的小狗,与病弱的老公来到了现场参加比赛。
游戏规则就是,靠运气,猜奖金在哪个宝箱里。
数额在后面从50万,到500万,最后到5亿。
条件是,要选择自己身上的一件东西与之交换,才可以打开宝箱。
志文作为主持人,一眼看中了李太手上戴的作为嫁妆的手镯。
换不换?
给你换不换?
Sir不剧透了。
你们自己去看。
但,通过层层加码的游戏规则,你会发现,最可怕的,不单单是那些癫狂的观众、毫无底线的电视台节目策划。
还有深不可测的人心与利益之间的等价交换。
所以你看。
许冠文嘲讽的是所有人——那些贪婪于金钱,扭曲了道德的所有人。
要知道。
70年代的香港,服务业开始慢慢取代传统的制造业,香港的经济现代化完成转型;但,在1973年,香港股灾的到来,通货膨胀与失业成为此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期,贫富差距也愈拉愈大,社会犯罪率上升,人们的思想也不再单纯。
是什么时候,社会开始变成这样?
许冠文也不明白。
但,他却总在自己的喜剧电影里,加上些他对现实的揶揄。
再说几句大实话。
不管有用没用。
先骂了再说。
03
他在逐渐淡去
但可惜,这样的喜剧天才也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遗忘的不仅是这个人。
还有他的观念,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
Sir还记得几年前,他拿到了金像奖颁发给他的终身成就奖。
台上他说:
我真的不觉得自己终生有什么成就。
只觉得自己一世好命。
他将自己的成功,都归于“命运使然”。
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当然不是。
这只是他的自嘲与自谦罢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许冠文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至今仍值得被谈论,是在于他是香港唯一一个完全把自己放诸于底层,以至时刻保持着尖锐的知识分子。
他不谈那些风花雪月。
也不说什么人生大道理。
他那么多年的努力,只是为了与真正的底层共频,拍出让普罗大众喜欢的作品。
为此他会钻研观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而不是像当年的功夫片、风月片一样,在表面上投观众所好。
就不说他那著名的,想了三十个段子只留第三十一个这种影响喜剧电影多年的思路了。
单说做导演前。
他也会为了拿下一个高中知识竞猜的电视节目主持,花了一晚上写了几十页的计划书。
并找女同学通宵帮他打印出来(后来这个女同学成了他的太太)。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努力。
他才拉开了上帝给他开的一扇窗上的卷帘。
而目的呢?
在让大众开心的同时,尽全力去表达他们的不满与疑惑。
成为真正的嘴替。
许冠文曾说,“电影是我的生命,我可以由零开始,把心目中的世界创作出来,大家收到信息之余也认为很好看,很感动,这个满足感大得不得了。”
正是这样的心态。
才使得港片的喜剧写实性,到达了一个巅峰。
甚至至此之后。
这样的电影,再也没有出现过。
是的。
近几年来的香港喜剧片层出不穷,出现了《死尸死时四十四》《阖家辣》《饭气攻心》不同类型,也不同年轻导演的作品。
在这些片子里,的确装下了“房价大跌”“疫情爆发”“留下来走出去”的问题。
但,在电影最后却还只能是一种模棱两可的happy ending,看似解决了故事问题。
可,却还是没有瘙到真正的痒处。
而《卖身契》。
在故事的结尾,却是几个主角“赎身成功”之后,却依然要面临继续签一张“卖身契”的局面。
他们改变了签空白“卖身契”的命运。
在影片的最后一句话,许冠文直截了当地说:
不是鸽子屎臭,是这张卖身契臭罢了
只是说这张合约吗?
不。
说的其实是这个以物质为追求的社会下,人无可奈何的选择。
所以怎么样才算是一部好的喜剧。
Sir觉得许冠文其实才是最早给香港喜剧打下地基,并示范了喜剧真正价值的人。
也许他在骨子里带有着敏感、自卑、内敛,甚至还有些些悲观。
但他的身上。
却时刻带着着我们无数普通人,那一种不确定的希望。
说到这里,Sir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刚修复完成的《豪门夜宴》中的一个场景。
这部电影众星云集。
而一个广为流传的片段是,许冠文和周星驰争夺一个鸡头:
你现在叉着我的鸡屁股啊
人们说,这个场景,是两位喜剧大师的交接时刻,彼时周星驰迅速崛起,而许冠文逐渐退出了喜剧的舞台。
但当记者问起, 他对周星驰的看法时。
他却无比自谦。
答道,“周星驰是大师,我不是”,并补上一句,“他比我帅很多。”
Sir无意于比较两者谁高谁低。
只是可惜。
距离电影上映的三十多年后,人们已经只记得香港有个周星驰,而不在乎是否有过许冠文了。
人们说,那些古早的喜剧太老了。
落伍了吗?
不。
Sir反而觉得,他对待喜剧的态度与方式,恰恰是当下许多电影人所缺少,并需要被重视的。
做导演50年后。
“许冠文”依旧是个稀缺品。
幸运的是,这些年,我们发现许冠文的许多作品被陆续修复了,我们得以看到这些电影最初的样子。
尤其是这部《卖身契》。
据说是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数字修复实验室与抖音、火山引擎合作,通过ARRISCAN扫描仪以4K规格在香港扫描影片原始拍摄底片完成。
换言之。
这也许是许冠文第一部4K修复的电影,也是第一次在内地放映。
所以怎么说呢?
这仿佛是一次重新认识许冠文的机会。
同时。
也是让影迷们,拥有一次“时空穿越”,与佳片有约的一次难得机会。
也是该让我们吃点好的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