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下半场换挡提速 AI成汽车差异化竞争重要工具
直播吧09月29日讯 美职联最新一轮,迈阿密国际2-2夏洛特FC。...
本报记者 尹丽梅 张硕 合肥报道
今年以来,“AI驱动”“端到端”“大模型”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高频词汇。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这两大高地上,主机厂、供应商等角色各显神通,围绕AI大模型展开激烈角逐,汽车智能化已经进入深度变革期。
“从明年开始,中国头部主机厂会加大自动驾驶的投放力度,特别是会加大对100 eTOPS高算力的布局,高速领航NOA、城市记忆行车和自动泊车这三大功能将成为10万~15万元车型的标配,明年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9月29日,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高层论坛上,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表示,如果说汽车产业上半场卷的是电气化与混合动力,那么下半场卷的就是智能化。“从明年上半年开始,如果哪个企业跟不上中阶自动驾驶发展的脚步,旗下车型没有高速领航、城市记忆行车和自动泊车这些配置,它们可能很难进入新一轮内卷和淘汰赛。”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模型上车为智能驾驶带来了颇多想象空间。欧冶半导体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高峰认为,到2030年,L4级以上自动驾驶有可能在封闭场景以及特定的商业、物流等领域实现商用。而从现在到2030年的近五年时间里,L2级和L2+级智能驾驶将迎来大规模普及。
AI成为新战略支点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场上,电动化被称为“上半场”,智能化被称为“下半场”。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产业加速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AI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支点。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认为,随着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AI不仅重新定义了汽车,也重新塑造了汽车的管理模式和经营边界。
“AI是时代的新动力,是汽车产品实现 性和差异性的重要工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也有自己时代的新动能,就像20年前奇瑞坚定地选择自主研发发动机一样,AI一定是奇瑞下一个20年或者40年必须抓住的重大机遇。”王琅说道。
在王琅看来,汽车产业已经进入 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机械工程的复杂度已经大幅降低,芯片、软件等复杂技术和要求大幅度提高,智舱、智驾、整车电子架构、智能架构让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可以自我进化的智能体,需要AI大模型的 融入。通过AI的赋能,可以实现千车千面,实现智能化体验的差异化、独特性甚至是 性,让产品拥有核心竞争力。
行业内对此已经形成共识。科大国创副总裁、科大国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勇光认为,汽车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由硬件主导向软件主导转型,带来了新功能、新体验、新感觉。随着智能化不断深入,软件定义汽车将是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AI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再是传统的机械性能与硬件配置。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在智能驾驶中,AI通过感知、决策和自我学习,使车辆能够更加自主地应对复杂的道路环境;在智能座舱中,AI则通过个性化服务、自然语言交互和情感识别,极大提升了用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大模型是推动AI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据Momenta CEO曹旭东介绍,Momenta智驾大模型在应对复杂路口或动态横穿场景时,能做到从容应对,可显著提升驾驶安全和通行效率。即使在夜间极窄车位,断头路车位等极限场景,它也可实现精准泊车。
AI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更准确、流畅的语音识别与交互能力。吴永桥表示:“在座舱方面,未来的方向是打造AI座舱,现在的座舱只是基于Ch GPT来提高自然语义交互能力,博世正在与几个头部主机厂研究如何在座舱上部署单侧大模型,使其算力超过自动驾驶300 TOPS,这样能让智能座舱的运营更加 流畅、智能。”
在 智舱业务部总经理李涛看来,未来汽车行业需要的是能够了解用户所想所需,并且能自动生成全局化执行方案的新时代座舱,这是智能座舱演进的终极方向。
面临算力压力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汽车需要处理大量的感知数据、决策和控制任务,因此对算力的要求急剧增加。
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智能座舱业务部总经理吕思南指出,随着大模型包括很多AI技术在汽车上落地,汽车智能化服务越来越多地要求更高的算力,我们面临较高的算力压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汽车企业缺的不是产能,多几个整车厂,少几个整车厂,好像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汽车行业最缺的是智算的基础设施,智算基础设施不足将会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目前国内汽车智能算力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软件生态完善的“成熟”算力缺口较大。
据了解,要完成端到端智能驾驶的研发和训练,智能算力的需求至少要达到1 EFLOPS,目前车企的平均算力是3 EFLOPS,理想算力是100 EFLOPS。
根据公开数据,累积到2024年年底,三大运营商规划的算力资源总量是53 EFLOPS,然而就一个端到端大模型而言,一个企业需要的算力就达到100 EFLOPS。
“现阶段,如何 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做到既要保障有算力可用,又要追求可用的算力成本较低,甚至还要去 本土算力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化发展的问题。”张永伟认为,要加快 国内算力不成熟的问题,通过丰富软件和生态,打造成熟的算力,减少算力在硬件上未来被“卡脖子”的问题。我们要在算力方面投入巨资,而且要持续投入,围绕数据、算力、算法形成规模化效应。同时,要致力于建设汽车智算基础设施,加强算力共建共享。
算力是智能化的关键基础。李涛认为,要 算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另辟蹊径,在产品设计中避免算力浪费的问题。
“今天很多座舱设计是把Pad安到了车上,然后把移动App直接迁移到车机上去。现在行业里统计,单台车上搭载App最多的有189个。可以想象一下,在驾驶过程中从189个App里翻你想要的应用是多么困难,这不仅会占用宝贵的车机算力及内存资源,更会加重用户在驾驶体验过程中的心智和认知负担,甚至可能会造成事故。”李涛说道。
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是整车智能化的催化剂。博泰车联网云端研发中心总经理熊正桥认为,汽车智能化依赖的是算力、数据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如何打破各方技术壁垒,实现共享也是一大新挑战。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